PC-BSD 团队面临的最终导致他们废弃 PBI 并返回端口的详细的具体技术/组织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编译和打包困难吗?是因为他们创建的硬链接有问题吗?还是因为收集依赖项并一起编译的工作量很大?
我很好奇为什么创建软件的同一个团队(比如GNUCash)花时间和精力为 Windows 提供一个独立的版本,而 *NIX 留给编译器/安装程序。
我不是在问为什么端口和库是好的(简单的安全升级,...)。我也不是询问软件包与 Windows 的偏好或意见,只是导致废弃 PBI 的技术原因。我特别问为什么PBI(0install,NixOS)的路线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被广泛采用。
如果我将 PC-BSD 与默认 shell (Korn) 一起使用,那么Ctrl+r将不起作用。为什么它不起作用?
Ctrl-r在 1970 年代末或 80 年代初被引入以搜索您的历史记录,而我的 BSD 仍然无法做到(而 Ubuntu 可以)。
Ctrl-r 起源于 Emacs 不是吗?什么时候?1975年?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