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内核已经有将近 25 年的历史了。如果我必须提出自 1991 年(其成立日期)以来 Linux 内核的发展历史的简短版本,特别是自 1994 年(1.0.0)至今,我做不到。如果没有阅读每一个内核发行说明,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提供以下内容,这些是添加到内核 3.11 之前的一般发行功能(省略了注释和链接):
我还可以补充一点,Linux 基金会多年来一直在报告内核开发。这些是 2012-2013 内核开发亮点:
此外,量化内核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很难,因为我们有超出单个提交的指标。例如,我们知道 1994 年的 1.0.0 内核有 176 250 行代码;我们知道像 3.10 这样的现代内核有 15 803 499 行代码。相当多。内核发布频率已增加(3.10 为 63 天),以及更改率(我们所说的每小时 9 次提交或更多)。引用 Linux 基金会的话:
在任何以前的公共软件项目中,保持这种变化速度多年的能力是前所未有的。
但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都没有带来什么洞察力。因此,我想问:
寻找通俗易懂的抽象答案,无需诉诸一切。
Fah*_*tha 11
你问:
除了构成这个内核的所有列出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性相加之外,这 25 年的演变能否被概括地限定?这是否对 Linux 内核的内容或发展方向有任何了解?
我怀疑这些问题是否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认为不难理解推动 Linux 内核发展的力量。
首先,计算机是越来越重要的东西。乔姆斯基在某处评论说,它们是任何工业化经济的核心。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就一无是处,因此操作系统很重要。
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一段时间内,专有操作系统逐渐兴起。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不自然的状态。微软的 Windows 一度占据主导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仍然如此,但它只是通过利用网络效应来保持其地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产生社区操作系统成为可能。然而,这样的操作系统只有在不能被私有化的情况下才有用。BSD 操作系统系列不属于该类别。因此,Linux 内核作为无法私有化的社区操作系统的核心而兴起。
请注意,许多大型计算机供应商都支持 Linux 内核。为什么?个人关心自由。社区关心自由。公司只关心利润和相关战略。我相信,如果您愿意的话,许多计算机公司都接受了“商品化”操作系统、“公平竞争环境”的概念。他们看到了微软通过专有操作系统赚了很多钱的例子,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软,让一个单一的供应商处于这样的权力位置,至少可以说是有问题的,如果仅仅是因为它给从其他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种不公平的优势。
因此,我认为由于大多数公司都无法成为微软,或许也不想成为,因此决定支持“商品”操作系统。再次,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将这个操作系统用于他们想要的任何目的,并且该组中的任何人都没有比其他任何人具有优势。另一种看待它的方式是,让像操作系统这样基本的东西成为专有是对自由市场原则的严重干扰。一般来说,如果公司可以站在胜利的一方,他们不会特别支持自由市场,但如果他们不能,那么他们就是。
Linux 内核的大部分特性都可以真正从这些动态中推导出来。例如,类 Unix 操作系统的模块化和可延展性非常适合设计为“商品”的操作系统。此外,内核项目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试图满足所有这些众多的企业需求,使其成为他们所需要的。虽然很多活动都集中在硬件支持/驱动程序上,但在该领域之外也有很多活动;不断开发新功能并维护和改进现有功能。
当然,我们不应该忽视社区的愿望,通常称为自由软件社区,有时也称为 FOSS(自由和开源软件),拥有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供普通人使用,不受公司控制。毕竟,像 Debian 和 Fedora 这样的项目是由相信这些价值观的志愿者运营的。不过,我认为企业的作用也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