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_*ogo 15 performance hard-drive
今天我查看了我的HDD 数据表(Western Digital 500GB WD5000BPKT),我注意到对于它的整个系列,“性能”行“主机到/从驱动器(持续)”名义上的读写性能由于容量减少:

这让我想知道为什么。除了设备容量(750GB 到 160GB)之外,我没有注意到该表中的任何其他参数有所不同。我还寻找了其他系列,我发现了相同的行为(三星和希捷在他们的数据表上没有显示这个性能参数)。
那么,考虑到所有磁盘都属于同一个系列并且本质上是相同的,有人知道这种行为的确切物理原因吗?
Den*_*nis 17
较大硬盘驱动器的存储密度高于较小硬盘驱动器的密度。在相同的转速 (7200 RPM) 下,这意味着可以更快地读取/写入数据。
从内存存储密度 # 对性能的影响 - 维基百科,免费的百科全书:
增加介质的存储密度几乎总是会提高该介质可以运行的传输速度。在考虑各种基于磁盘的介质时,这一点最为明显,其中存储元件分布在磁盘表面上,并且必须在“磁头”下进行物理旋转才能进行读取或写入。对于任何给定的机械运动,更高的密度意味着更多的数据在头部下方移动。
以软盘为例,我们可以通过确定位在磁头下移动的速度来计算有效传输速度。标准的 3½" 软盘以 300 rpm 的速度旋转,最里面的磁道长约 66 毫米(半径 10.5 毫米)。因此,在 300 rpm 时,磁头下方介质的线速度约为 66 毫米 x 300 rpm = 19800 毫米/分钟或 330 毫米/秒。沿着该轨道,位以 686 位/毫米的密度存储,这意味着头部看到 686 位/毫米 x 330 毫米/秒 = 226,380 位/秒(或 28.3 KiB/s) .
现在考虑对设计进行改进,通过减少样本长度并保持相同的轨道间距来使位密度加倍。这将立即导致传输速度加倍,因为比特在头部下方以两倍的速度通过。早期的软盘接口最初设计时考虑了 250 kbit/s 的传输速度,随着 1980 年代“高密度”1.44 MB (1,440 KiB) 软盘的推出,其性能已经被超越。绝大多数 PC 都包含专为运行速度为 500 kbit/s 的高密度驱动器设计的接口。这些也完全被像 LS-120 这样的新设备所淹没,这些设备被迫使用更高速的接口,如 IDE。
(强调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