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Oeu*_*ano的帖子

具有相同名称的Jython覆盖方法

我在2010年看到类似的问题发生在JRuby上,当时我们试图在Jruby中覆盖一个在java源代码上重载的方法.我们如何在Jython中处理这个问题?更具体地说,我如何指定其中一个重载方法被覆盖并忽略剩余的方法或如何覆盖所有方法?

谢谢

python java jython

5
推荐指数
1
解决办法
887
查看次数

将x轴文本放在ggplot2上的条形图条上(覆盖背景面板)

我正在尝试使用我的ggplot2图表上建议的一些好的实践示例,但我坚持的一件事是如何将x轴文本移动到更靠近条形的位置.这就是我的意思:

car.names <- rownames(mtcars)    
qplot(car.names[1:3],mtcars$wt[1:3],geom="bar",stat="identity") + geom_text(aes(y=mtcars$wt[1:3]),label=paste(mtcars$wt[1:3]),size=10,hjust=0.54,vjust=1.5,color="white")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如果我使用此代码,这是我将得到的情节:

在此输入图像描述

大!我可以看到text.axis(Datsun 710等)与这个灰色背景对齐.但是现在考虑以下函数来编辑网格以及对文本大小的一些调整等:

 science_theme = theme(
    panel.background=element_blank(), 
    axis.line=element_blank(),
    text = element_text(size=25, family="Interstate",colour='grey'),
    axis.text.x = element_text(hjust = 0.5,vjust=0.3, size=25), 
    axis.text.y = element_blank(),
    axis.ticks = element_blank(),
    panel.grid.major = element_blank(),
    panel.grid.minor = element_blank())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现在我用我的新主题调用相同的函数:

qplot(car.names[1:3],mtcars$wt[1:3],geom="bar",stat="identity") + geom_text(aes(y=mtcars$wt[1:3]),label=paste(mtcars$wt[1:3]),size=10,hjust=0.54,vjust=1.5,color="white") + science_theme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在此输入图像描述

漂亮.然而问题是现在条和标签之间的恼人的白色空间.我期望在设置element_blanks()时,情节会理解灰色区域不再存在,因此将其向上推.

我试图在axis.text对齐上使用vjust但它不会移动到任何地方.我还查看了这个页面,其中详细介绍了每个元素,但无法让它发生变化.

有任何想法吗?只是为了确保你理解我的问题:正确的情节将看起来像最后一个,除了x轴名称(即Datsun 710等)将更接近条形.y轴相同.

r ggplot2

3
推荐指数
1
解决办法
755
查看次数

如何在几天内获得postgres上的日期间隔

我有两个栏目,比如"2010-10-26"和"2010-08-23",我想获得间隔天数,考虑到有选择的查询,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几个月30,31,29,28天?是否有任何功能已经这样做了?

谢谢.

postgresql date intervals

2
推荐指数
1
解决办法
1746
查看次数

Python上最好的方法是确定在最后一个元素迭代中是否由于条件而发生中断?

我看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但似乎都没有解决这个具体的问题所以我不知道我是否忽略了一些东西,因为我是Python的新手.

以下是问题的背景:

for i in range(10):
    if something_happens(i):
        break
if(something_happened_on_last_position()):
    # do something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从我的C背景来看,如果我有一个for(i = 0; i <10; i ++)做一个中断同样的事情,那么i的值将是10,如果没有发生中断则不是9,而9如果它发生在最后一个元素上.这意味着something_happened_on_last_position()方法可以使用这个事实来区分这两个事件.然而我在python上注意到的是,即使在没有中断运行成功的循环之后,我也会停在9上.

虽然区分两者可能就像在旗帜上添加变量一样简单,但我从不喜欢C上的这种用法.所以我很好奇,是否还有另一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还是我在这里错过了一些愚蠢的东西?

注意我不能只使用范围(11),因为这会运行something_happens(10).它在C上是不同的,因为'10'会在for循环的条件下失败并且永远不会执行something_happens(10)(因为我们从索引0开始,这里Python和C上的值都是10).

我使用这些方法只是为了说明我感兴趣的代码块,它们是一组与解释问题无关的其他条件.

谢谢!

c python for-loop

1
推荐指数
2
解决办法
137
查看次数

"Heatbars"用于可视化连续缺失的数据日?

我试图在每天采样3年,5年和10年的范围内并排显示连续缺失数据的大块.希望使用ggplot2,因为我已经完成了一些美学功能.

我想象这可能来自一个条形图或者可能是一些热图变化,但我不太确定如何将它们与时间序列数据一起使用.

我选择了一个黑/白条列表,因为我认为更容易观察(1)大量缺失数据的位置和(2)它们是否在不同的时刻发生(这对于选择哪些站点来说很重要)使用等),同时(3)相对容易观察到许多条纹,这对于时间序列的更传统的线条图是不正确的.

这是我想到的草稿. 草案示例

以下是5个站的一些示例数据(实际上这可能超过80个):

#Data from 5 different stations sampled daily. 
df <- cbind(seq(as.Date(("2010/01/01")),by="day",length.out=365*5),data.frame(matrix(rnorm(365*5*5),365*5,5)))
colnames(df) <- c("timestamp","st1","st2","st3","st4","st5")
#Add varying ranges of missing consecutive amount of days to observe result on visualization.
df[1:50,"st1"] <- NA # 50 
df[51:200,"st2"] <- NA # 150 
df[1:400,"st3"] <- NA # 400
df[501:1300,"st5"] <- NA # 800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r time-series ggplot2

1
推荐指数
1
解决办法
111
查看次数

标签 统计

ggplot2 ×2

python ×2

r ×2

c ×1

date ×1

for-loop ×1

intervals ×1

java ×1

jython ×1

postgresql ×1

time-seri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