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以举个proc_create()例子吗?
早些时候他们create_proc_entry()在内核中使用但现在他们正在使用proc_create().
我无法区分内核逻辑地址和虚拟地址.在Linux设备驱动程序书中它说所有逻辑地址都是内核虚拟地址,而虚拟地址没有任何线性映射.但是当我们说这是合乎逻辑的时候逻辑明智,当我们说虚拟时,我们在哪种情况下使用这两个?
我只是想知道I/O端口和I/O内存之间的区别,因为我很困惑.如果有人解释它的使用,那将是伟大的.通过使用我的意思是,当首选I/O端口和首选I/O内存时.
在编程练习中,我需要找出一个非常大的数的模数,例如2加到500000(输入的最大数),1000000007作为其他计算的一部分.
因为我可能需要多次发现,一种方法是创建一个5,00,000的数组.但它会阻塞大量的内存,所以我想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根据内核文档,request_threaded_irq用于将其分为两部分,irq_handler检查中断是否源自设备.如果是,则需要禁用设备上的中断并返回IRQ_WAKE_THREAD,这将唤醒处理程序线程并运行@thread_fn.
但我发现了一些代码寄存器中断,request_threaded_irq在传递时使用NULL,irq_handler并且它们保持完整的功能thread_fn.
所以我怀疑是为什么我们request_threaded_irq()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而我们可以轻松使用request_irq,其行为与上述场景相同.
根据我对设备树的理解,主要用途之一是从驱动程序中删除特定于平台的代码以支持多个平台.设备树如何处理单个外设的多个配置?
例如,如果我想在平台A中使用LCD面板A而在平台B中使用LCD面板B,我是否需要将LCD面板A和面板B相关代码保留在最终二进制文件中?如果是这种情况,并且有多个外围设备有多个选项,则二进制文件中似乎会有大量额外代码.
我正在经历不同的ARM处理器模式.我想在处于不同模式时检查处理器状态(例如:寄存器值).
那么有人可以帮我找出样本代码以使处理器处于不同的模式吗?
例如,我找到了未定义模式的代码:
asm volatile (".short 0xfff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