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GCC和LLVM-Clang使用手写递归下降解析器,而不是机器生成,基于Bison-Flex,自下而上解析.
请问有人请确认是这种情况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主流编译器框架使用手写解析器?
更新:这里有关此主题的有趣博客
"gem install"如何工作?这不直观......
我的宝石真的在这里:
[root@localhost Téléchargement]# ll *.gem
-rw-rw-r-- 1 jean jean 16353818 mar 5 11:39 ruby-processing-1.0.9.gem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但一个惯用的"宝石安装"看不到它......
[root@localhost Téléchargement]# gem install ruby-processing-1.0.9.gem
ERROR: could not find gem ruby-processing-1.0.9.gem locally or in a repository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这有什么问题?
我正在寻找(好)电路/方框图绘制的算法或可视化工具.
我也对这个问题的一般表述感兴趣.
通过"电路绘图",我的意思是探索具有I/O端口及其连接(电线)的方框图(矩形)的布局和布线的能力.这些块图可以是分层的,即一些块可能具有一些嵌套的内部子结构等.
本主题与经典的图形绘制密切相关,需要考虑端口位置的补充约束,以及可能的块形状(各种尺寸的矩形).Graphviz工具无法解决问题(至少我以前的实验并不令人满意).
力导向算法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我刚刚在经典有向图上发现了论文.
任何提示?
[2013年11月21日更新]似乎最好的参考日期是Spönemann
我想知道将内部解析算法呈现为"LL(*)"的ANTLR v3是否完全代表PEG(解析表达式语法)解析器.
有区别吗?
我没有看到FileUtils命令的任何返回值.
我想做点什么:
really=(gets.chomp=="y")
if really
success = FileUtils.rm_rf "./PROJECT_#{@name}" #does not work
end
puts "./PROJECT_#{@name} deleted" if success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我阅读了FileUtils 的文档,还阅读了" 从ruby FileUtils获取执行命令 ",但我无法弄清楚如何使用答案.
我想了解Simulink仿真引擎的工作原理.它是否使用离散事件模拟机制(然后如何处理连续时间?)?它是否依赖于基于静态循环的代码生成?要么 ?
在调用方法时,我无法在以下情况中省略括号:
t=[]
t.push {}
# => [] # I expected [{}]
t.push({})
# => [{}]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我应该采用什么规则来避免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