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使用大约 90/10 的读/写拆分的社交网站。试图决定一个 MySQL 引擎。我感兴趣的是:
对于我的用例,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几个具体问题:
PBXT 使用基于日志的结构来避免双重写入。这听起来很优雅,但我所看到的基准测试并没有显示出比 XtraDB 任何/太多的优势。你有什么使用 PBXT/XtraDB 的经验可以分享吗?
TokuDB 听起来很有趣。但是我见过的所有基准测试都是关于单线程批量插入的——例如插入 100M 行。这与 OLTP 不太相关。在多个内核上同时运行大量并发线程写入和读取时,它的性能如何?有人试过吗?
虚拟化的最大好处通常被称为提高服务器利用率。
但是为什么我需要虚拟化呢?
假设我有 N 台轻度使用的物理服务器。为什么我不将这 N 个服务器上的所有应用程序组合成 1 个物理服务器?这样我就不会招致虚拟化的性能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虚拟化能给我带来什么?
我有兴趣购买带有 SSD 的专用服务器,可能是 Corsair Force 系列 CSSD-F120GB2-BRKT。
它将是一个 Linux 服务器,很可能运行 XFS(但我对其他替代方案持开放态度)。
许多文章(以及 Corsair 网站)都建议有必要“4K 对齐”文件系统,以便从 SSD 获得最高性能。
“4K 对齐”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做?
在相关说明中,我正在使用此服务器运行一个对 RDBMS 使用量很大的网站。像 Corsair Force 这样的 SSD 真的持久吗?如果我将数据刷新到 SSD,它是真的写入 SSD 还是 SSD 通过缓存数据来作弊?
谢谢。
这是服务器的 CPU 使用率图:
看来CPU使用率达到了硬限制,24。这是一个32核的服务器,所以应该可以轻松超过24。但事实并非如此。
此服务器上的 CPU 使用率是否可能存在上限。我怎么知道?
顺便说一句,这是一个在 CentOS 5.5 上运行 Percona (MySQL) Server 5.1 的数据库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