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 linux 引导加载程序允许您在引导前编辑内核引导命令行。通常有很多可用的参数——例如,Knoppix在他们的Knoppix Cheat Codes页面上有一个列表——但大多数只适用于兼容性和特殊情况。一些是隐藏的宝石。
这些代码的常见用途是引导到单用户模式、更改屏幕模式或驱动程序,或者指定替代的根目录。
其他更奇特的用途是可能的。某些 linux 发行版允许您将引导 CD 复制到 ram 中。其他的(例如,Ubuntu)允许您在设置多个系统时使用预置文件来克隆安装——这在安装充满计算机的实验室时非常有用,而不必每次安装都坐视不理。
在系统安装、修复、备份、恢复、建立临时服务器或其他任务中,您发现了哪些其他有用的技巧?
要将您最喜欢的技巧添加到列表中:由于这些选项的大部分代码都在 initrd 或检测内核参数的服务处理程序中,请列出 (1) 内核引导行参数,(2) 它是什么确实,(3) linux 发行版和激活该功能所需的任何软件包。谢谢。
我最近被问到“是什么导致我们的 access.log 中出现这样的一行?”
59.56.109.181 - - [22/Feb/2010:16:03:35 -0800]“获取http://www.google.com/ HTTP/1.1" 200 295 "-" "Mozilla/5.0(兼容;MSIE 5.01 ; Win2000)"
我的直接回答是有人在探索一些有点狡猾的东西。
但:
这是在标准 LAMP 服务器 (Ubuntu)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