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 驱动器已经存在好几年了。但可靠性问题仍然存在。
我想这是 4 年前发布的这个问题的后续,最后一次更新是在 2011 年。现在是 2013 年,有很大变化吗?我想我正在寻找一些真实的证据,而不仅仅是直觉。也许您正在 DC 中使用它们。你有什么经历?
更新:
现在是 2016 年。我认为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可惜它们每 GB 的成本仍然更高)。
这份报告提供了一些证据:
以及一些关于(消费者)机械驱动器的有趣数据:
我是否可以使用安装在服务器中的单个Fusion-io卡可靠地运行,或者我是否需要在软件 RAID 设置中部署两张卡?
在审查他们的营销材料时,Fusion-io 对这个主题不是很清楚(几乎是误导)考虑到卡的成本,我很好奇其他工程师如何在实际场景中部署它们。
我计划将HP 品牌的 Fusion-io ioDrive2 1.2TB 卡用于在 Linux 上运行的专有独立数据库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单一的服务器设置,没有真正的高可用性选项。还有是,用10分钟的异步复制RPO该反射镜事务日志到第二物理服务器。
传统上,我会为此应用程序指定具有顶级 CPU 步进的高端HP ProLiant服务器。我需要使用 SSD,而且我能够以比企业 SAS SSD 更低的价格获得所需容量的 Fusion-io。
编辑:我刚刚阅读了戴尔的Fusion-io 可靠性白皮书,外卖似乎是“Fusion-io 卡有很多内部冗余......不要担心 RAID!!” .
背景:
我们需要随时访问 30TB 的音频数据,尽管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需要播放,即使是多年旧数据也需要立即播放。数据驻留在多个阵列的 SAN 中,并对新数据执行夜间备份。一些数据也会每晚删除。由于两者都是写入事件,因此称其为每晚 20GB。总体趋势是写入的新数据多于删除的旧数据。
每周巡逻读取 (PR) 和一致性检查 (CC) 占阵列上的大部分磁盘活动,除了它们只是旋转直到它们失败。
问题:
我想弄清楚是否应该将基于磁盘的 SAN 替换为使用 NVMe 的 SAN,要考虑什么 RAID 级别,以及降低 VNAND 技术的 PR 或 CC 活动频率是否有意义?
根据我的理解,杀死 VNAND 的是写入,即使考虑到一致性检查,我们在大多数驱动器上写入的数据也将少于每日最小值。
我几乎没有在 NVMe 甚至 SSD 上找到 RAID 5/6 的测试。我主要追求长期可用性。
研究:
与此主题相关的大多数其他问题早于 NVMe 技术,并且已有 6-7 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例外,但也没有真正涵盖这种情况。
了解 NVMe 存储和硬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