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桥和交换机有什么区别?

Dan*_*ing 17 ethernet switch bridge 802.1

我找不到任何权威来源可以简明地解释网桥和交换机之间的区别。据我所知,大多数通常被称为“开关”的设备符合 IEEE 802.1D 标准定义的“桥”的描述。虽然设备可能既是网桥又是交换机(也许“交换机”是“网桥”的一个子集?),我只能找到差异的“手动”解释。我遇到的最常引用的差异归结为以下两个之一:

  1. 交换机有很多端口,网桥只有两个(或其他一些小端口)
  2. 交换机在硬件中执行转发,而网桥在软件中执行

我对这些答案不满意,因为:

  1. IEEE 标准显然没有声明或假设网桥只有两个端口。如果有的话,假设将有两个以上的端口。所以这个解释简直荒谬。(甚至思科也试图将此作为差异之一传递)。
  2. IEEE标准似乎被界定“桥”什么它,而不是它是怎么做的。标准中没有任何内容表明必须或应该在软件中完成桥接。因此,就标准而言,在硬件中转发的桥仍然是桥。

事实上,当我搜索IEEE 802.1D标准时,根本没有提到“开关”这个词。所以“桥”似乎是技术上正确的术语。然而,由于单词“开关”似乎更常用(由)我不禁怀疑是否有一些实际的差异化因素。或者这只是用不同的词来描述同一件事的情况?

特别感谢对来源的引用。

编辑:我应该补充一点,我完全意识到网桥与中继器不同的事实。

yan*_*lei 8

IEEE 标准显然没有声明或假设网桥只有两个端口。如果有的话,假设将有两个以上的端口。

你是对的。实际上,您可以在 IEEE 802.1D 标准中看到具有三个端口的网桥。(参见图 7-1 - 桥接局域网)。

好的,我找到了这篇文章:“十年来最重要的 10 个产品”

它阐明了术语“开关”的起源,文章中的一些快速引用将澄清几个引起无休止混乱的要点......

为什么是 EtherSwitch 而不是 EtherBridge?两个原因:首先,桥接在行业中是一个坏词,任何优秀的营销人员都应该避免使用。其次,Kalpana 的产品不符合 IEEE 的桥接规范,因此该公司没有反抗,而是转向了。

Switching 只是桥接的一个奇特名称,那是 1980 年代的技术——至少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

其传奇支票簿中的几条记录使思科从副业转变为头条新闻,该公司的一项关键收购是 Kalpana。


chr*_*ris 7

以太网交换机是多端口以太网桥。网桥是划分冲突域但不划分广播域的设备。交换机只是一个有很多端口的网桥。网桥的其他示例是无线接入点和双速集线器。我不认为实现(存储和转发与快速转发、软件与硬件、2 个端口与多个端口等)在种类上有所不同,只是程度不同(即更快的桥接器或桥接器上的更多端口等)。

以太网最初是一个“每个人都看到所有流量”的协议。流量管理就是这样发生的——如果其他人正在使用网络,你就等到他们没有使用;如果两个人同时尝试使用网络,则在再次尝试使用网络之前都等待随机时间。这是一个“冲突域”或人们现在所说的“广播域”,因为一切都被交换并且不再有冲突(两个同时发起的流量)。

在这种情况下,桥只有在获知该站位于桥的另一侧时才会将流量转发到桥另一侧的站。如果它没有看到目标 MAC,它会通过网桥(泛洪)发送它,或者如果它是广播/多播,它也会通过网桥发送它。

在以太网中,记住该技术是如何发明和部署的很有用。首先是共享媒体,例如10base510base2,它们都是同轴电缆,物理上将所有流量作为射频信号传输到所有站点。由于 10base5 连接上的吸血鬼窃听器价格昂贵,因此人们还使用了有点像集线器的AUI中继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些设备都没有任何内存。流量通过或没有通过(如果没有,则预计发送方会重新传输)。

直到很久以后,人们才开始使用双绞线并部署以太网 10baseT 集线器。一种常见的拓扑结构是使用 10base5 作为建筑骨干网,将 10baseT 用于某些位置,并使用网桥或中继器将不同的 10base5 骨干网络相互连接,具体取决于流量模式和当地预算。

  • 我仍然记得我的第一个试图解释以太网的数据通信课程。“这就像学校的走廊,人们不断地把头探出门说‘我现在要说话’……如果走廊里没有人说‘闭嘴’……你就可以说话了”。这就是 30 多岁和 40 多岁的人被归类为恐龙的方式。 (2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