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双引导系统上跳过 Grub 菜单?

Hai*_*ood 30 boot grub2 dual-boot

我安装了 Ubuntu 和 Windows 7,并通过 Grub2 进行双引导。

99/100 次我将启动到 Ubuntu。

我想加快启动到 Ubuntu 的时间,实际上 Grub2 提示是增加最多时间的部分。

所以,我想禁用提示。

如果我想显示它,我希望能够对其进行设置,以便我可以在启动时保持 shift 或类似的状态。

但我不介意在 Ubuntu 中编辑配置文件或类似文件以在需要时再次显示它。

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我的/etc/default/grub文件:

# 如果你改变了这个文件,之后运行'update-grub'来更新
# /boot/grub/grub.cfg。
# 有关此文件中选项的完整文档,请参阅:
# info -f grub -n '简单配置'

GRUB_DEFAULT=0
GRUB_HIDDEN_TIMEOUT=0
GRUB_HIDDEN_TIMEOUT_QUIET=真
GRUB_TIMEOUT=10
GRUB_DISTRIBUTOR=`lsb_release -i -s 2> /dev/null || 回声Debian`
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安静的飞溅"
GRUB_CMDLINE_LINUX=""

# 取消注释以启用 BadRAM 过滤,根据您的需要进行修改
# 这适用于 Linux(不需要补丁)和任何获得
# 来自 GRUB 的内存映射信息(GNU Mach,FreeBSD 内核 ...)
#GRUB_BADRAM="0x01234567,0xfefefefe,0x89abcdef,0xefefefef"

# 取消禁用图形终端的注释(仅限 grub-pc)
#GRUB_TERMINAL=控制台

# 图形终端使用的分辨率
# 请注意,您只能使用您的显卡通过 VBE 支持的模式
# 您可以使用命令 `vbeinfo' 在真正的 GRUB 中看到它们
#GRUB_GFXMODE=640x480

# 如果不想让 GRUB 向 Linux 传递“root=UUID=xxx”参数,请取消注释
#GRUB_DISABLE_LINUX_UUID=true

# 取消注释以禁用恢复模式菜单项的生成
#GRUB_DISABLE_RECOVERY="真"

# 取消注释以在 grub 启动时发出提示音
#GRUB_INIT_TUNE="480 440 1"

Gil*_*il' 43

编辑/etc/default/grub以包含

GRUB_HIDDEN_TIMEOUT=0
GRUB_TIMEOUT=0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保留其他设置。如果您希望按下 1 秒钟Shift(有些计算机在键盘初始化和操作系统启动之间给您留下很少的时间),请执行此操作

GRUB_HIDDEN_TIMEOUT=1
GRUB_HIDDEN_TIMEOUT_QUIET=false
GRUB_TIMEOUT=0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或者如果您希望看到菜单 1 秒钟:

GRUB_HIDDEN_TIMEOUT=
GRUB_TIMEOUT=1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如果您几乎总是启动到 Linux,您可能更愿意完全跳过启动菜单(此答案中的第一个选项,不要打扰Shift密钥),相反,当您想启动 Windows 时,启动 Linux 并运行以下命令命令表示下一次重新启动(并且仅下一次重新启动)将默认为 Windows:

grub-reboot Windows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你需要改变/etc/default/grub

GRUB_DEFAULT=saved
GRUB_SAVEDEFAULT=
Run Code Online (Sandbox Code Playgroud)

运行grub-set-default 0以确保您在默认情况下启动到 Ubuntu。

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Ubuntu 社区文档中的Grub2 设置

完成后,运行sudo update-grub以保存更改。

  • 这对我的 Ubuntu 20.04 没有影响。这个答案仍然有效吗? (2认同)
  • @TorstenBronger 从 19.10 开始,您似乎需要 `GRUB_TIMEOUT_STYLE=hidden` 而不是 `GRUB_HIDDEN_TIMEOUT=0`。我认为其余的答案仍然适用。但我目前没有最近的版本可供检查。 (2认同)